颜姐们,不该苦了一生就被忘了 | 刺点摄影奖
2017年12月4日晚,第十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颁奖仪式在新落成的连州摄影博物馆正式举行。香港摄影师唐景锋(Kurt Tong)凭借作品《颜姐》,从5位入围摄影师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本届刺点摄影大奖。
一梳梳到髮尾
二梳白髮齐眉
三梳儿孙满地
......
- 选自《 出嫁前夕十梳歌之首三梳》
作者:唐景锋(Kurt Tong,中国香港)
麦颜玉,现在是一位八十七岁的老婆婆,她是我的妈姐,在我家工作接近四十年,我们称她为“颜姐”。
颜姐本是中国南方乡郊一个穷人家的长女,因为是女孩,所以没有机会上学读书,八岁已要肩负照顾三岁弟弟和幼妹的重担。她十五岁时开始在桑田工作,但因她身形瘦小,被认为工作太慢,于是常常被辞退回家。
她非常渴望能够识字读书,于是开始用自己赚的钱上学,但当她爸爸发现后,竟跟她说既然她有钱付学费,应该把弟弟们送到学校学习,而不是把钱浪费在自己身上。
二十岁左右,她开始要面对嫁人的压力,作为长女,弟弟得在她出嫁后才可娶妻生儿。由于不想被迫盲婚,她抉定自梳(自行像已婚妇女一样盘发,表示终身不嫁),然后到香港工作当家佣。
当了数份临时工,接著往后的五十五年,颜姐只替两家人工作。在这许多年间,她在1950年代的大饥荒期间养活了整个家族,支付她外甥侄女们的学费,在家乡给兄弟、阿姨、外甥起了多间大屋,又出钱给几个外甥做生意,其中一个做得有声有色,现在已发展为一间超过350名员工的企业。
尽管如此,颜姐的生活依然朴实如昔。十年前退休,她选择一个人住在政府提供的房屋而不迁进姑婆屋(自梳女们合资买一间房子,未亡人会为身往者收尸),贯撤她的自立自主。
她一生为家人不停付出与牺牲,受到亲友的尊敬和爱戴,而同样由她照顾长大成人的孩子对她也敬爱有加。
勤劳、无私、独立的麦颜玉,可以说正是中国最后一代的自梳女的代表。
这个拍摄计划的重心围绕颜姐麦颜玉,结合了新照片、现有照片和一个以颜姐外甥工厂所生产的产品组成的装置。回溯颜姐麦颜玉的一生,同时也是回顾自梳女的生命历程,为历来未受传颂的英雌发声,使其不致被遗忘或是无视。
关于自梳女
“自梳”最早起源于明末,在清朝后期,广东顺德一带,因为丝业兴盛,女工们靠自己在采桑、纺丝中收入颇丰,可以自给自足。
经济独立后,女人们看到一起的姐妹在被家人盲嫁给别人后,生活每遭压迫,于是不少女性不甘首虐待,矢志不嫁。像已婚妇人般,自行将长发盘成发髻,宣布终身不嫁与他人。
按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亲戚家,死后亦不准由父母收尸。
为了不“死无葬身之地”,自梳女会拿出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同其他自梳女们合买一间房子作为“姑婆屋”,平日里互相接应,身往后帮忙供奉牌位和扫墓。当姐妹亦过世,便从此无人问闻。
这其中,因为害怕沦为孤魂野鬼,有的女人选择冥婚嫁与“鬼夫”,以便将来寿终后有一席安魂之地,即“买清守”。有的嫁与男人,但并不同居,自己掏钱给男人续妾,自己仍然是正房,即“买门口”。还有的存一些钱给寺庙,将来牌位就供在寺庙中,也叫不落夫家。
更有的女女相约一起生活,类似现在的女同性恋,当时名为“契相知”。
到了民国初年,中国丝业崩溃,自梳女难以维持生计,部分便去了附近相对富裕的城市当住家女佣。多半一做就是一生,收入微薄,在庸碌的工作中过完曲折的一生。
唐景锋Kurt Tong作品《颜姐》现场展览效果
号外:我建了两个读者群供大家分享经验和想法,里面都是摄影和图片故事爱好者!关注我,在对话框或留言区留下你的微信号或微信二维码,拉你进来聊聊。
不容错过的往期文章
点击图片即可阅览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图片君接受留言调戏~